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心灵相通的双子星光照千古

来源:哔哩哔哩    时间:2023-08-05 18:20:56

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心灵相通的双子星光照千古

杜甫和李白生活在相同的时代,经历了盛唐的辉煌和没落,杜甫出道晚于李白,曾经也是李白的拥趸。二人相互交集很多,相互之间成就彼此付出且有回报一段友谊佳话,颇有“心心相映”之感。两个人的诗篇风格又大相径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交相辉映,郭预衡先生曾说:“李白与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双子星座。”

沉郁的儒家杜甫和飘逸的仙家李白

宋代诗评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指出:杜甫无法成就李白之飘逸,李白却也不能成就杜甫的沉郁。诗仙和诗圣总归是有不同的美学情趣和诗歌本质:杜甫从儒家“仁爱”出发,歌唱世间的疾苦和沧桑,探查人类内心的悲哀;而李白却更近于道家的“仙”,诗歌无论豪放或是婉约,都打上自己独有的自由奔放的标签,信手拈来的飘逸感,似乎人在世间、又在仙界。


(相关资料图)

杜甫多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如“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兵车行)虽然写“鬼”,虽然写“阴雨”之景,然而这种凄惨是照入现实人民生活的疾苦当中,也同样深入中国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悲哀当中。

而李白虽然也对世俗有批判,但批判的方式却融在浑然天成的无尽浪漫想象当中,如“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虽然终归是写就对现实权利的批判,但是丰富的想象加上浪漫自由的情怀,成就了不一样“飘逸”的精神世界。

缘起:初相遇,在洛阳,杜甫对李白的追随

唐玄宗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也就是这个时候在洛阳与杜甫相遇和相识。第二年,两个人一起到山东行走、游览,达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杜甫曾赋诗道: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这首《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实际上是杜甫对李白充满崇拜的写照,那时候的杜甫,已经成为忠实的李白“粉丝”。从二人的地位上看也是这样的,李白莫说“赐金放还”,就在此前许多年已经誉满天下,杜甫当时确实是“后生晚辈”。

在同样赠李白的作品中,杜甫还写过“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等诗句,这位“粉丝”除了跟随李白游览、写作,李白喜欢“仙人”甚至去求访“仙人”的举动,也开始对杜甫产生了影响。

当时携手游山东的时候,诗仙李白传世的诗篇也有《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等,二人的友谊至今令人津津乐道。

杜甫:困居长安,思念李白,坚持本心

二人分别后,杜甫来到帝国的都城,当时世界最伟大的城市长安,但是杜甫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没有官职在身的他陷入生活穷困潦倒的境地。

这中间,杜甫也曾写下诗篇怀念李白,但是这时候的杜甫已经不再提起“求访仙人”之类的事情,更加着重探讨李白的诗歌才能。杜甫从李白的“谜弟”,逐渐成为相互论交的“知己”。

同样的,杜甫面对李白的“出世”也有了自己截然不同的选择,那就是“入世”,尽管他在长安之后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但是也无法动摇他入仕为官、兼济天下的决心和理想。

在长安,杜甫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怀才不遇的痛苦,而对先他一步已经感受过这样的痛苦的李白更加理解。但和李白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豪迈不同,杜甫继续饱尝辛酸,“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其实也是对李白的一种回应,而这种回应相比过去的“追随”,有了更多杜甫的“自我”。

李白与杜甫:盛世到乱世的心灵共振

杜甫在长安一共十年,这十年时间他得到了得到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然后因为安史之乱被冤枉又弃官,最终长时间漂泊。虽然本心上他仍然比李白更加“入世”,但是这一段经历却越来越像李白。

这时候的杜甫依然通过诗歌怀念李白以及二人的友情:“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他已经不再关心李白的诗、不再关心李白的酒、不再关心李白的求仙访道,更加关注和贴近李白高傲但是又孤寂的心灵。

杜甫为李白而作的最后一首诗,叫做《不见》: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经历过大唐王朝由盛而衰以及人生的无比艰辛,杜甫更加确信李白不是真的疯狂,疯狂只是消解痛苦的手段。同时他也深刻地为李白的命运担忧,这种担忧何愁不是对自己命运的感叹,又怎么不是深深的思念呢?开头慨叹“不见”,但是结尾却渴望“相见”。

李白与杜甫:儒家和道家精神的融汇

我们回到二人初次相见相识的时候,虽然李白是成名已久的大V,杜甫只是一个正在准备逆袭的“小号”。但是李白却在第一时间认准了这个人,对他产生了好感。

第二年他们分一起赴东蒙山访问道士董炼师和元逸人,成为诗仙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

杜甫一直都将儒家的一切作为自己的思想标杆和行为准则,但是这一次和李白一起求仙访道成为他一生当中独一无二的难得经历,

而李白既然带着杜甫一起,那自然也是很喜爱杜甫。李白的一生都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傲然当中,知音很少,但杜甫例外。

这一次的求仙访道,是两个人在“出世”和“入世”上的一次相互切磋,同时也是在出世和入世之间一个相对中庸的节点,儒家的诗圣更加向道靠拢;而道家的诗仙染上了儒的色彩。

如果没有杜甫,李白的精神世界注定空虚

杜甫写给李白的诗15首。李白写给杜甫的诗比较认可的说法是4首。

如果淡出从双方诗歌的数量来看,似乎杜甫更“爱”李白一些,他一直扮演一个仰慕者的角色;而李白却是对杜甫有一种十分赏识的味道。

然而,在李白遇到人生挫折的时候,他虽然以自己的“癫狂”来掩饰和发泄,但是杜甫却能了解他内心的空虚和无言。如果没有杜甫,李白的精神世界注定空虚。杜甫就像是从天而降的一道光,打开李白抑郁的心结。

所以才会有天宝三年、四年,大V带着小号一起游玩的景象。在他们即将再也不见的时候,李白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李白以“醉别”开始,用“干杯”收尾,隽永的自然风景和隽永的友情同时留存。此时已经不存在谁体察谁、也不存在谁赏识谁,诗仙和诗圣对儒道精神的理解和追求,已经超越他们的个体,注定将要流传万代。

故而:“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原创码字不易,引用请注明出处。

参考资料:

宋 严羽 《沧浪诗话》

程娟娟 以“柏拉图式的爱”解读李白与杜甫情谊 湖北理工大学学报

刘明华 吴增辉 杜甫对李白的解读历程——兼论李杜友谊 中华活页文选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青年机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20   联系邮箱:39 60 291 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