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福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白派京韵大鼓,白派京韵大鼓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京韵大鼓分为刘派、白派和骆派。
(相关资料图)
2、京韵大鼓是中国北方曲艺的一个重要曲种,自它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3、在它发展的过程中,依据演员不同的艺术特点、风格,曾先后出现过刘(宝全)派、白(云鹏)派、张(小轩)派、少白(凤鸣)派、骆(玉笙)派等。
4、尽管各个流派对京韵大鼓的发展都起到了“推波助澜”,使这一艺术形式百花齐放、绚丽多姿的重要作用,但时至今日,几乎再无演员研习张、少白两派,而宗刘,宗白的演员也为数不多,如同京剧净行中的“十净九裘(盛戎)”现象,凡学、唱京韵大鼓者,宗骆派的最多。
5、目前,刘宝全、白云鹏、骆玉笙的不同演唱风格已被鼓曲者和评论家目为流派。
6、经过他们各自的改革创新,使京韵大鼓这一曲种不断变化、发展,而且大大地提高了这个曲种的艺术品位。
7、综观三位鼓曲演唱大师,他们基本具备甚至完全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天赋优越。
8、他们大多能够“从低往上翻,翻到九重天”。
9、刘宝全往往能在一个曲目中跨越20个音阶。
10、金嗓鼓王骆玉笙晚年尚能由低音5唱到高音5。
11、2、咬字清晰。
12、他们咬字准确、清楚。
13、“不飘不到讲四声”。
14、当行腔与字音声调发生矛盾时,他们都通过加装饰音予以校正,以字行腔,字正腔圆。
15、他们吐字时,字头准确,有力量,有弹性。
16、字头经字劲、字腹到字尾的过渡、交待圆转而不露痕迹。
17、3、发声科学。
18、在发声方法上,他们灵活使用不同的共鸣方法来变化音色和音量,用嗓合理,持久耐用;在发声效果上,他们高低音伸缩自如,穿透力强,在声音与其他歌唱手段的关系上,他们声随字发,声随腔行,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19、4、善于运用气息。
20、他们皆能气发丹田,上下贯通,以“气为音之帅”。
21、气不粗则音不浮,气不细则音不薄,气不浊则音不滞,气不散则音不竭。
22、充足的气息保护了他们的嗓音,支持着他们的歌唱。
23、5、行腔流畅优美。
24、他们的行腔不仅字正腔圆,而且节奏徐疾,声音高低、字音强弱、气上轻重的设置、搭配,特别讲究,富于变化,从而使唱腔十分婉转流畅。
25、6、运腔技巧高超。
26、他们善于运用技法装饰美化唱腔,并因之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
27、比如:骆玉笙吐字归韵时,充分利用字的韵母作拖腔来描绘形象,抒发情感,对人辰、中东韵带n或ng的韵母,她往往用鼻音哼鸣,发挥了鼻音共鸣的深沉效果。
28、7、表演形美神美。
29、他们“变脸换人”,“变眼换人”,一扭脸,一变视线,即能塑造或区分不同的人物,通过神情特别是眼神的变化,表示人物的喜怒哀乐,在眼神的引领配合下,以不同的手势表现不同的人物的身份、特点,摹拟事物,表示空间。
30、以潇洒、漂亮的身段,塑造人物形象;以扇、板、鼓楗为道具,摹拟刀、枪、船桨等事物,帮助表演。
31、8、讲求韵味。
32、他们不仅“腔儿花”,音乐优美 ,而且“味儿厚”,隽永传神 。
33、“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声情并茂、余音袅袅,令观众悠然神往,百听不厌。
34、他们的演唱无不具备这一特色。
35、扩展资料:京韵大鼓的发展:京韵大鼓是在清末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经艺人改革后发展而来。
36、木板大鼓即“怯大鼓”,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叫过很多名称:在北京曾称“京调大鼓”、“小口大鼓”、“音韵大鼓”、“文明大鼓”、“平韵大鼓”,在天津曾称“卫调”、“卫调大鼓”、“文武大鼓”、“京音大鼓”。
37、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
38、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北京成立曲艺公会后,遂正式统一名称为“京韵大鼓”。
3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韵大鼓刘派、白派和骆派是京韵大鼓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三大流派,演唱各具特色。
40、 “刘派”唱腔是刘宝全综合胡十、宋五、霍明亮三家之长加以创造而形成的。
41、他还把京剧、河北梆子、石韵、莲花落、马头调等的表现手法熔冶到京韵大鼓的唱腔和表演之中。
42、他创造的唱腔既刚劲又华美,既庄重又俏皮,有时借鉴京剧老生的唱法,真嗓假嗓兼用,娴熟自如地运用胸、喉、鼻和脑后等部位共鸣达到了“低音珠圆玉润,高音响遏行云”的妙境。
43、同时,还完善了似说似唱、说唱交融的演唱方法。
44、“白派”京韵大鼓是白云鹏根据自己嗓音条件创造的。
45、白云鹏(1874-1952),河北霸县人。
46、青年时期在农村庙会说唱大书,后拜史振林为师改唱木板大鼓,1910年以后改唱京韵大鼓。
47、他演唱的特点是依字行腔,运用和缓、低回的唱法,他基本不用高腔起唱,这是有别于刘宝全、张小轩之处。
48、“白派”唱腔对字音的处理十分讲究,注重声音高低的配合,字音强弱的变化,气口轻重的设置,特别善于演唱大段的排比句,句子虽多,但唱腔却不重复。
49、如《黛玉焚稿》中的“她如今”、“我如今”的8个排比句。
50、“骆派” 京韵大鼓是骆玉笙在“刘派”基础上,又集“白派”、“少白派”之长,充分运用和发挥她那甜美的嗓音,宽广的音域,尤其是带有一种自然悦耳的颤音,创造形成了令人喜爱的“骆派”京韵大鼓。
51、她长于歌唱,尤以激越、挺拔的“嘎调”最为动人,被誉为“金嗓歌王”。
52、《红梅阁》是骆玉笙的代表作,她那哀婉曲折的行腔,时而深沉,时而激越,动人心弦。
53、如:“都只为粉黛多情含冤死,就是薄命的佳人叫李慧娘。
54、”唱腔上句是慷慨激越的高腔,下句则是迂回婉转的下行低腔,鲜明的旋律对比唱出了歌者对李慧娘诚挚的同情,引起听众的共鸣。
55、犹以“粉黛多情”一句“嘎调”直上云霄,撕人肺腑,几经跌宕,再落入深沉有力的甩腔,成为流传一时的佳唱。
56、自己编辑的,希望你能采纳。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青年机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20 联系邮箱:39 60 291 42@qq.com